本馆数字特藏列表

四川大学古籍特藏数字化资源平台集成了四川大学丰富的古籍特藏资源,首批发布资源720种6032册,其中包括张之洞为尊经书院捐置的书籍、四川古代地方志等极具四川大学特色的资源,部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贵文献平日难得一见,此次也会重磅发布。古籍特藏资源的数字化,不仅为师生提供了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更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值得一提的是,平台的部分文献实现了全文检索功能,极大地提高使用时的查找效率,师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文献金年会信息,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该平台还打破了校区的界限,师生通过校园网都能轻松访问到这些宝贵的古籍资源。
吴玉章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他曾说:“我在尊经书院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极深刻。这对培养我的民族气节和革命气节,都曾起过积极作用。”
1936年春成都舉行花會期間出版,3月5日創刊,4開4版。第一版新聞,第二版有關花會的報道、巡禮、特寫等,設有“花花世界”欄目,登載詩詞、小品、雜文等遊戲娛樂性短文;第三、第四版及中縫均金年会是廣告。由華西日報社發行,日新印刷工業社代印,日刊。出到40號改為三日刊,4月29日出最後一期第45號。共180版面。花會於4月30日閉幕。
“中国共产党在四川大学”主题文献展览主要包括四川大学革命烈士和红色校友毕业论文、革命烈士珍藏图书资料、革命烈士图书借阅记录、校友编辑红色期刊等特色馆藏,以及“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传记”“朱德与史沫特莱”“吴玉章与四川大学”“江姐在四川大学”“张澜与四川大学”“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等专题文献。
1937年2月28日,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一到延安驻地,就迫不及待地访问了八路军总司金年会令朱德,从此朱德与史沫特莱的人生在这里交汇。
国内首家省级方志馆高校分馆,服务新时代人才培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更好地思考、总结高校图书馆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时的应急管理和服务经验,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通过举办高校图书馆战“疫”时期服务线上教学优秀案例征集研讨活动,研究、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建立科学的应急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凝练提升战“疫”时期的创新性服务和管理经验,更好地融入学校智慧教学环境,服务学校教学科研。
赳赳民国,大师遍地。从古至今,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都休戚相关。本金年会特色数据库以数字化后的民国时期川大收藏图书和川大学子毕业论文为基础,展现民国时期文人风骨和人文关怀。
1949年前报刊目录包括影印报纸、丛书集成、缩微报纸、方志胶卷、古籍胶卷、外文胶卷、县志平片等文献目录。
《新新新闻》是民国时期四川报界持续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影响面最广的民办商业性报纸,为研究民国时期四川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必备重要文献之一。鉴于原报刊使用率极高,报纸破损严重,不利于保存和阅读,我馆以专项经费自建民国时期特色数据库,现已将馆内所藏的1930-1950年间《金年会新新新闻》全部扫描制作成数据库,该库共有图片7万余张,标引数据91万余条,是我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重要成果,也是解决民国文献“藏”、“用”矛盾的重要举措之一。